
大事紀
SEIKO的起源「服部時計店」創業
Seiko故事起源於1881年,當時年方21歲的創業者─服部金太郎在東京都心設立了一間兼營維修的鐘錶店「服部時計店」。就在11年以後,1892年,他又創建了名為「精工舍」(Seikosha) 的工廠。
1881
榮耀擁有所有製錶專業的製造商。
大事紀
Seiko故事起源於1881年,當時年方21歲的創業者─服部金太郎在東京都心設立了一間兼營維修的鐘錶店「服部時計店」。就在11年以後,1892年,他又創建了名為「精工舍」(Seikosha) 的工廠。
1881
大事紀
1892年,服部金太郎買下了位於東京的一座廢棄工廠,並且成立了精工舍(在日文裡,「精工」二字不僅代表「精」美的「工」藝,更同音於「精巧」、「成功」,而「舍」字所代表的自然就是房舍的意思)。而精工舍就是服部金太郎製造出屬於他的第一座掛鐘的地方,同時,這間將在未來的計時器械業界站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公司,也邁出了它的第一步。
1892
里程碑
在1890年代,精工舍的壁鐘事業蒸蒸日上,而服部金太郎想要更進一步拓展事業範圍。1895年,他創造了一款懷錶──「Time keeper」。這是相當大的一步發展,沒有這款懷錶,SEIKO的未來將會完全不同,因為這款懷錶為日本的第一支手錶打下了基礎。
1895
里程碑
在大正時代初期,懷錶仍然十分流行,而僅有少數手錶自外國輸入日本。然而,服部金太郎決心要「走在時代的前端」,踏上艱鉅的道路,著手創造日本的第一只手錶。在1913年,他成功了,Laurel應運而生。在初期,他的公司只能每天製造30到50隻手錶。然而,這卻是服部金太郎第一次領先一步。
1913
里程碑
1924
1929年,日本國有鐵道在鐵軌網路版圖擴大的時候,指定了Seiko作為它的正式供應商。當時的火車駕駛們往往會在儀表板上製作木製的台座,好把這些經過認證的懷錶固定在駕駛火車的時候可以自然地看到的視野範圍以內。
1929
大事紀
現今的和光鐘塔建造於1932年、位於銀座4丁目。此一建築採用了新文藝復興的風格,至今仍是銀座的地標。
1932
1958
里程碑
1959
里程碑
1960年,在日本中部,長野縣的崇山峻嶺之中,第一款Grand Seiko錶款誕生了。當時Seiko指派了旗下經驗最為老到、技術最為精純的一個小型製錶製錶團隊負責打造他們所能創造出的最為優異的手錶。Grand Seiko的目的就在於展現Seiko在機械錶領域的極致技藝,要比其他手錶更加準確、更易辨別、更為耐久。1960年Grand Seiko推出後,雖然定價在25,000日幣以上(是當時大學畢業生平均薪水的二倍),但卻賣得非常好。
1960
大事紀
1964
里程碑
日本第一款具備計時功能的腕錶,於 1964 年東京奧運的年份推出。導柱輪確保了它的平穩運作和耐用性。
1964
里程碑
1965年推出的日本第一只潛水錶搭載了自動上鍊機芯、並擁有150m的防水性能。當時,在海外也僅有很少數的品牌有推出潛水錶。此錶款是設計給第八屆日本南極探測隊所使用,也揭開SEIKO開發特殊腕錶的序幕,並不斷以信賴與安全為目標。
1965
大事紀
1967
世界第一 里程碑
1969年,以廣受好評的「Seiko 5 Sports」為基礎推出了具有計時功能的實用性腕錶「5 Sports Speed Timer」。這款手錶採用了Cal. 6139機芯是,全世界第一款配備「魔術槓桿」、「導柱輪」以及垂直離合技術的自動計時手錶,在鐘錶產品之中,它是此類產品的開路先鋒、Seiko通往計時工藝技術巔峰路上的里程碑,同時也對全球的計時碼錶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69
世界第一 里程碑
1969年12月25日,Seiko推出世界第一只石英錶「Quartz Astron」,震驚全球。它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效能。它的精準度達到每月 5 秒以內,比任何其他手錶準確 100 倍,並且連續運行一年,比大多數機械表長 250 倍。自此石英革命已經開始。
1969
世界第一 里程碑
1973
世界第一 里程碑
自1973年領先世界將第一款顯示6位數的數位錶商品化以來,SEIKO就開始著手開發可顯示時間以外資訊的手錶,也就是「戴在手腕上的資訊裝置」。1975年,Seiko發售了全世界第一款具備計時功能的石英錶─0634,是世界第一只配備計時功能的電子錶,深受好評。
1975
世界第一 里程碑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使用鈦金屬的潛水錶「Professional Diver's 600m」 1968年的某一天,Seiko的工程師們收到了來自廣島縣的一個專業潛水夫的來信,信裡生動地描述了在專業潛水夫在350公尺深度下進行飽和潛水的時候,手錶會承受到怎樣的壓力與壓迫,這使Seiko的工程師們受到很大的震撼。Seiko接受了這個挑戰,在七年的研究之後,世界上第一款配備鈦金屬錶殼的潛水手錶──Professional Diver's 600m誕生了。它擁有足以抵抗氦氣滲漏的襯墊、能在深水環境下明顯辨識、同時具備鈦金屬錶殼。它為潛水手錶設立了嶄新的標準。
1975
世界第一 里程碑
持續開發顯示時間以外資訊「可戴在手腕上的資訊裝置」的SEIKO,隨著液晶螢幕顯示的技術發展,於1982年推出電視錶。電視錶配備了1.2英寸的液晶顯示器,可觀看在日本播放的所有電視節目並收聽FM廣播,且也有鬧鐘、計時碼錶和日期等基本功能。
1982
世界第一 里程碑
1983
世界第一 里程碑
Seiko在石英與機械計時手錶技術雙方面的極致工藝融合之後,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類比石英計時手錶。它能以5/100秒為單位測定時間、提供分段時間測定的功能,並且配備視距儀(tachymeter)。這一款錶是由知名義大利汽車設計師Giorgetto Giugiaro所設計的。
1983
世界第一 里程碑
成功將具有即時顯示畫面功能的電視手錶商品化後,SEIKO推出配備了數據管理功能的腕錶「UC-2000」。此款由手錶及鍵盤部分組成,最多可記憶2000個文字,除了可紀錄電話、地址,還具備了最多可記錄一個月行程的記憶功能與利用鬧鐘聲提醒行程之功能。「UC-2000」不僅因為是條列式電腦先驅而引起話題,更象徵了「行動式資訊裝置」時代的開啟。
1984
世界第一 里程碑
於1975年成功推出世界上首次在外殼採用鈦元素材料的PROFESSIONAL DIVER(600m飽和潛水用潛水錶)後,SEIKO更於1986年領先全球在外胴保護圈(protector)使用陶瓷材質,成功將擁有世界最高級的氣密性、水密性的潛水錶款商品化。透過使用輕量、高抗蝕性,並具有高強度的陶瓷與鈦金屬的組合,創造出了世界最強的潛水錶款。
1986
大事紀
1987
世界第一 里程碑
1988
世界第一 里程碑
除了顯示時間,SEIKO不斷地研發其他多元資訊的手錶,隨著電子學的發展,開發了透過各種感測器測量、顯示物理資訊,並與時間連動活用各種資訊的腕錶。於1990年發售的「Scubamaster」是配備了水感測器及深度感測器,可以自動測量、顯示、紀錄對於潛水安全最重要的「潛水時間與水深」相關數據,且可發出預防潛水危險指示的潛水錶款,引起相當大的話題。
1990
大事紀
擔任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的官方計時器。
1991
大事紀
Seiko首次被選為在歐洲舉辦的奧運官方計時。由 300 多名工程師和專家組成的團隊為此次奧運提供服務。
1992
大事紀
Seiko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擔任官方計時器。
1993
里程碑
Grand Seiko於1960年代末因機械式腕錶實現了最高精準度,但由於石英錶的開發而結束了其使命,暫時中止生產。之後在1988年Grand Seiko以高精準石英式腕錶再度回歸,令人引頸盼望的機械錶於1998年復活、並配備了可說是Seiko最高峰的新設計專用機芯。更陸續推出了根據獨有的規格,通過17天嚴格的精準度檢查的商品。
1998
世界第一 里程碑
在SEIKO將石英錶商品化後,腕錶的精準度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但SEIKO另外進行了將機械錶的調速結構以石英及IC控制替代之研究。並在1999年推出其研究成果的「Spring Drive」。實現了精準度與石英錶同等,且世界獨一無二的SEIKO獨有新世代機械錶就此誕生。
1999
SEIKO於1999年推出了配備了碼錶功能的自動上鍊石英錶「 KINETIC CHRONOGRAPH」(海外於前1年發售)。KINETIC CHRONOGRAPH實現了將基本手錶與碼錶的計測顯示全部獨立配置之設計,引起了話題。手錶另採用了透過心形凸輪讓指針瞬間歸零的結構及防止秒針指示誤差的結構、機芯內部防塵及防止潤滑油揮發的結構,可說是石英式計時碼錶的最高峰。
1999
里程碑
在以發條驅動、產生電能並以石英控制精準度的腕錶「Spring Drive」加上了具備自動上鍊結構的實用性機芯。這並非只是單純加入自動上鏈功能,而是藉此實現了讓連續運作時間提高到較以往Spring Drive及一般機械錶的1.5倍,最長可連續運作達約72小時,並被用於不斷追求實用性手錶最高峰的Grand Seiko。
2005
世界第一 里程碑
Seiko 推出的太陽能供電商業化電波校正類比錶款可以接受三個國家(日本、德國、美國)的校時電波,使此類型產品中第一個擁有這種功能的款式。
2005
SEIKO獨有的自動上鍊石英機芯「Kinetic」推出了具備在2100年前都不需調整日曆的萬年曆功能的「Kinetic Perpetual」。另外還配備了在不使用的時候指針會自動停止以抑制電力消耗,當再度配戴使用時,指針會回到正確時刻的「自動回復功能」。在12點位置配置較大的日期顯示等多元的日曆顯示也是此商品的特徵。
2005
世界第一 里程碑
限量發售首款採用美國E-Ink Corporation研發的微膠囊型電子墨水用於手錶顯示體的腕錶「SPECTRUM」,實現了較以往液晶顯示更加清晰的對比以及寬廣的視角,自由度也變得更寬廣。
2006
里程碑
「Spring Drive」推出具備了自鳴功能的日本鐘錶史上第一只複雜結構錶款。「Sonnerie」意指每到準點(或每15分鐘)就會自動響起鐘聲的結構。不使用電子零件,只利用機械的運轉發出時間鐘響的複雜結構,光是「Spring Drive小自鳴」的自鳴部分就使用了400個以上(手錶整體為600個以上)的零件組成。
2006
2007年發售了在2004年完成的自動上鍊Spring Drive加入了碼錶功能的「Spring Drive Chronograph」。Spring Drive的特徵是精準度與轉動指針的力矩強度,發揮出了計時碼錶的真正價值。另外,在碼錶的運作方式上採用「導柱輪」、在傳達方式上採用「垂直離合器」等,使用了SEIKO認為符合真正計時碼錶的結構,並為了方便觀看而將計時碼錶的計算顯示配置於右邊等,該款式是將這些SEIKO獨特思想化為形式的計時碼錶。
2007
里程碑
2009
里程碑
這款手錶專為太空行走而設計。無論在國際空間站內外,它在太空中的表現都堪稱完美。它獲得了日內瓦鐘錶大獎賽的運動表獎。
2010
世界第一 里程碑
可透過比一般電子錶約3倍的高清晰(300dpi)顯示,更自由的展現電子顯示,同時藉由寬廣視角提升視認性,並減少電力消耗,不需要外部充電器等的腕錶。由約7萬2千個像素展現出的豐富書體及4階段滑順自然的圖像顯示,讓電子錶的資訊顯示有了飛越性的進化,更提高了其方便性。
2010
里程碑
透過日本獨創技術所開發出的驅動結構「Spring Drive」上配備了以高級複雜功能錶來說、需要高度設計技術及組裝調整技能的「報時結構」。這是一款不僅活用了Spring Drive安靜的滑動式秒針,更在寂靜中以悠揚的鐘聲報時的高級複雜功能錶。
2011
世界第一 里程碑
SEIKO發表了世界首款對應全時區的GPS太陽能腕錶「Seiko Astron」。具備了「不論在世界何處都能迅速顯示所在地的正確時間」、「只要有光就不會停止運作」等極致實用的功能,是SEIKO繼1969年領先世界推出石英錶以來再次掀起革命。「Seiko Astron」接收GPS衛星訊號後,秒針會轉動顯示所接收的衛星數量,一眼即可確認訊號接收狀態,可以體驗位在2萬公里上空的GPS衛星與手腕連結的奇妙瞬間。我們稱這個讓使用者興奮感動的技術為情感革新,並追求這些與實用性相同,對腕錶而言是不可或缺之價值。
2012
大事紀
自從在日本推出在世界上仍不常見的腕錶以來,已經過一個世紀。顛覆歷史的石英腕錶及世界首款GPS太陽能腕錶,還有追求高精準度的機械式腕錶等,SEIKO一直都走在時代先端製作腕錶。為了讓所有人都可以掌握準確時間,並且可以讓每個人的時間更加豐富充實,SEIKO今後也將不斷向前邁進。
2013
2014
大事紀
2014
里程碑
機芯6830是SEIKO的第一款陀飛輪,在設計上利用了長年製作機械機芯所累積的技術,基座零件厚度僅有1.98mm,包含框架(旋轉的擺輪部分)的厚度為3.98mm,直徑為25.6mm,成功實現了世界上體積最小機芯(2016年1月的調查)。「FUGAKU」是以「富嶽三十六景」為靈感,生動展現了日本的美學意識,且不僅提高了陀飛輪錶款的精準度,優美的動作更結合了Credor品牌特有的職人工藝元素,可以說是進化到藝術領域的款式。
2016
里程碑
一般來說,Spring Drive手錶中只會採用一個發條盒,然而,在Caliber 9R01機芯中採用了一套3個的發條盒,使得動力供應時間得以延長至8天,比一般產品長了2.5倍。Caliber 9R01機芯在Grand Seiko的不斷延續的創新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在堅守品牌永恆價值的同時,Grand Seiko也會持續探索在設計上的新方向,並且開創製錶工業的全新可能性。
2016
里程碑
這款手錶是微型藝術大師工房所創造的第一款Grand Seiko手錶,它的Spring Drive機芯供應動力的最長時間可達8天(約為192小時)。此款手錶的錶殼是以PT950鉑金打造,形塑了有別於一般Grand Seiko的獨特造型。
2016
大事紀
Grand Seiko自1960年誕生以來,不斷追求「SEIKO的最高峰」並持續進化。在2017年,Grand Seiko為了強化有別於SEIKO品牌的獨特概念,因而成為獨立品牌。隨著品牌獨立化,Grand Seiko的所有商品都從原本的SEIKO之名,改為冠上「Grand Seiko」的標誌。
2017
大事紀
2021